去年九月份的时候,由于平台框架升级,要求各个产品都要升级,相当于要把之前的代码全部用新框架的语法重构一遍,于是就开启了 2.0 框架升级的工作。升级后的语法如下:
export default function useForm() {
return {
props: {},
slots: {
default: [
{
props: {},
slots: {
label: {
props: {
label: "xxx"
}
},
default: {
component: "Input",
props: {
clearable: true
},
events: {
focus() {},
blur() {}
}
}
}
}
]
}
}
}
如果你有过 Vue 开发经验的话,可能感觉到很熟悉,这怎么和 render
函数的写法有些许相似,令人熟悉的 props
和slots
。不过,当时看到这种结构的第一眼就在想,平台这样搞的目的:为了能在平台侧更加方便地处理各种数据。这样看,平台确实是方便了,但对于实际开发者来说,冗余的对象结构导致一个组件文件的代码过长,代码结构难以阅读,而且后面还要面临代码重复率过高的问题。
同样地,Vue 中的 render
函数也有类似的问题,虽然足够灵活,但开发者的代码阅读负担直线上升。于是 Vue 就提供了 JSX 语法,作为 render
函数的第二种选择。毫无疑问,这种类似 XML 的扩展语法对于前端开发人员来说,能快速地了解到整个代码结构,降低阅读难度。于是,在当时就有了一个想法,能不能写一个插件把 JSX 语法转为目标的对象数据结构?想法有了,那就开干!
由于需要的对象结构和 Vue 中的组件属性有些相似,于是就参考了 babel-plugin-jsx,以它为模版,fork 了一个代码仓后,就开始进行改造。改造还算顺利,一个周末其实就已经完成了整体功能了,实际编码时间大约有二十个小时左右,后续的几天修修 BUG。最后的效果如下(在线体验地址):
最初的打算是开发一个 Webpack Loader 出来,因为我们用的打包工具也支持 Webpack 的配置,后来发现使用 Babel Loader + Options 就可以了,完全不需要开发一个 Loader 出来。为了支持 TSX
,还需要使用插件 @babel/plugin-transform-typescript
对 TSX
语法进行转换,去除类型代码。最后的 Webpack 配置如下:
// webpack.config.js
module.exports = {
module: {
rules: [
{
test: /\.(jsx|tsx)$/i,
use: [
{
loader: "babel-loader",
options: {
plugins: [
[
"@showlotus/babel-plugin-jsx",
{
isReactiveRoot: true,
librarySource: "vue"
}
],
// 解析 tsx 时,需要额外引入插件 @babel/plugin-transform-typescript
["@babel/plugin-transform-typescript", { isTSX: true, allExtensions: true }]
]
}
}
]
}
]
}
}
开发完毕,发布到 npm 社区,插件名:@showlotus/babel-plugin-jsx,源码:babel-plugin-jsx。
最后,就是经典的推广环节。首先是,发给我们领域的架构师,然后果然不出所料,他没搭理我。然后,发给平台一位我经常提 BUG 单的老哥,他也没搭理我。最后,发给我们领域的前端组长,他搭理我了,然后说:想法不错,但是出现的时机太晚了,现在大家的代码都几乎定型了,如果想要别人去改,那是需要风险和成本的。这个我也能理解,只是我是想让平台能不能接纳这个插件,为开发人员提供另一个种选择,可以选择用原先的方式去开发,或者采用这种 JSX
的风格进行开发。随后,他又拉来一位老哥,说他之前做的什么什么,怎么怎么样,有多厉害,但是平台就是给否定了,有多可惜怎么着。
顺便提一嘴,这位老哥之前干了啥。升级新模版后,为了降低代码重复率,他和另外几个同事,研究出一种面向对象的结构写法,对组件做了各种封装。大致代码风格如下:
export default function useForm() {
return {
props: {},
slots: {
default: [
FormItem.generateInput("xxx")
.setProps({ clearable: true })
.setEvents({
focus() {},
blur() {}
})
]
}
}
}
讲实话,我真没觉得这种方式能降低多少代码重复率(于是,在升级模版的时候,我就没用这种方法),相比之前那种复杂但清晰的代码逻辑,这种倒是提高阅读难度了。我的不满:最初的那种结构,导致重复率过高的主要原因是,一个对象类型的结构,模版已经固定死了,也就说明每个对象必然都是那些属性,而这种写法通过某个 api 实现,相较于之前的某个属性,没啥本质区别(而且,每个属性的设置,都新增了一个 api ,比如有个 label
属性,就新增一个 setLabel
方法,啊这…),这是首要;其次,原先的结构是有层级结构的,虽然代码可能过长,但是能让人一目了然。但是,这种封装后的结构,把组件的结构给破环了,特别是在面临不同的代码风格,不同的缩进和换行规则时,这个问题就被放大了,总让人感觉代码不整洁。
随后,这两人就开始对我的这个插件进行 “混合双打”,首先,说这个插件大概率不被架构师那边接受,这个倒还好,不接受就不接受呗。然后张口就来:可能会有性能问题。我当时就不自在了,心想:你都没问这个插件怎么用的,咋就有性能问题了,张口闭口就来呀?我现在严重怀疑他的能力!!!突然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😓。
自从在去年五月换了新工作后,虽然说工资涨了点。但是总感觉工作不是很快乐,有点不尽人意,感觉和周围的人相处不到一块去。虽说大家都是搞技术的,但是没看到那种对技术有追求的,平时聊天的话题也几乎和技术无关,感觉缺一个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。之前的工作就很好,和周围同事有说有笑,遇到技术问题就一起探讨交流,自己做的东西也能被大家采纳,并且还给出大量时间让我去做,然后他们兜底,十分怀念那段时光。不知道目前这份工作我能坚持多久,再给自己一年时间叭,如果一年内在这里找不到自己想要的,或者工作还是这样丝毫让自己提不起任何兴趣,那就下一家叭。
身为一名程序员,技术是立人之本,在一个行业深耕十年,成为专家 💪。
身为一位青年人,在而立之年之前,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,不负韶华 🎉。